文章目录
一、 望准与象天:早期浑仪的形成与演进
二、 实测与模型的矛盾:宋代四大浑仪的探索与改良
(1) 韩显符与至道浑仪
(2) 周琮、舒易简与皇祐浑仪
(3) 沈括的《浑仪议》与熙宁浑仪
(4) 苏颂的元祐浑仪与水运仪象台
三、 当代视角下浑仪展示的意义与影响
文章摘要:浑仪是中国古代天文测量中最重要的仪器,具有象天与望准的功能,在许多科技馆与博物馆中,都可以见到浑仪的身影。不过,古代浑仪的形制并非一以贯之,而是历经多次转变。汉唐之际的浑仪,更加突出对宇宙结构的演示功能。宋代以后,浑仪的观测功能开始受到重视,北宋时期共铸造了四件浑仪,在许多细节上有所不同。北宋四大浑仪在改造中注重结构的简化与测量精度的提高,并直接推动元朝郭守敬发明了简仪。在当代,对宋代浑仪的多样化展示不仅反映了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,也折射出今人看待宋代科技的新视角。
文章关键词:
论文DOI:10.19628/j.cnki.jnsmr.2021.06.010
论文分类号:P1-092
